本发明涉及爆破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增强爆破起爆能量的装置及其起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爆破器材和爆破技术的进步,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等轮廓面成型控制爆破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类控制爆破的装药与起爆方式一般都采用小直径药包间隔装药,使用导爆索传爆。由于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对爆破成形面如预裂缝贯通、光面半孔率、平整度等有较严格的要求,为保证保留岩体按设计轮廓面成型并防止围岩破坏,因此要求精确控制爆破装药量,炸药装药量允许偏差值很小,一旦炸药拒爆、残爆,轮廓面未能按设计要求贯通成型,将造成设计轮廓面超欠挖、不平整度等质量问题,大幅增加后期工程处理费用。因此,与一般的岩石爆破相比,轮廓面成型控制爆破对起爆可靠性、炸药爆炸威力的控制有更严格的要求。
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等轮廓面成型爆破施工中,通常采用导爆索起爆小直径药包的爆破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装药简单快捷,但起爆可靠性、爆轰稳定性方面不甚理想,爆破实践中,为改善这些问题,爆破作业人员不得不采用双索并联起爆、选用较大直径药包等方法,但也带来物料成本上升、轮廓面成型粗劣等不利后果。当前小直径药包间隔装药导爆索起爆方式影响传爆、爆轰可靠性的原因如下:
一、预裂爆破、光面爆破一般都采用Φ25等小直径药包间隔装药,药包直径接近临界直径,相比大直径药包,传爆稳定性较差,同时,由于采用间隔装药并且间距大于殉爆距离,相邻药包之间不能殉爆,一旦导爆索不能起爆药包,则药包拒爆。
二、导爆索绑扎在药包外周起爆,导爆索起爆能量360°发散,仅与药包接触部位的径向起爆能量激发炸药。与雷管在药包中心起爆方式相比,导爆索与药包切线接触的有效起爆能量明显降低。
三、由于自动装药机控制精度限制,目前国内炸药生产厂家Φ25直径以下药包一般不能采用自动装药机包装,而人工给小直径药包装药,操作不便,检测困难,难以保证药包密实度,导致爆破装药时绑扎不牢固、传爆间隙大,影响炸药感度,降低了传爆稳定性、可靠性,个别或全部药包出现拒爆,影响爆破效果。
四、每卷炸药与导爆索仅有1-2个胶布绑扎点,胶布绑扎宽度约18mm,达不到小直径药包约30 mm的稳定爆轰长度,起爆后容易熄爆,药包容易出现残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增强爆破起爆能量的装置及其起爆方法,利用封闭空间爆轰波反射叠加效应,将导爆索、炸药药包约束在一个最低限度的封闭空间,将导爆索有限的爆轰能量反射叠加,增强导爆索作用于炸药药包的能量,从而维持稳定爆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增强爆破起爆能量的装置,包括反射罩,反射罩为半圆弧形板,反射罩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板,反射罩两端还设有半球体密封部,两个半球体密封部的凸面朝向方向相同;
两个反射罩通过连接板连接,并形成完整的中空柱状结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半球体密封部的弦长≥6mm,弦高≤3mm,所述的反射罩的弦高≥30mm。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组成反射罩的两个半圆弧形板之间通过电工胶布捆绑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反射罩采用金属、硬塑料或陶瓷中至少一种材料制作。
一种用于增强爆破起爆能量的装置的起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竹排上绑扎炸药包;
2)设置导爆索,将一条导爆索沿着竹排方向贴紧在炸药包上;
3)在已绑扎好的炸药包上等间距分段设置反射罩,相邻反射罩之间的间距<30mm;
4)将竹排下放至爆破孔中,并将爆破孔上端利用封堵层进行封堵;
5)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多个爆破孔的炸药装填作业;
6)将多条预留在爆破孔外的导爆索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爆破网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增强爆破起爆能量的装置及其起爆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反射罩将导爆索包扣在炸药药包上一同绑扎,把导爆索约束在药包和反射罩形成的封闭空间里。起爆时,导爆索爆轰波约束在相对封闭空间,由于反射罩反射作用,爆轰波产生叠加效应,作用于炸药药包的能量增加,作用时间延长,保证炸药药包可靠爆轰;
(2)反射罩长度不小于30 mm, 导爆索约束在反射罩和药包形成的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的长度大于药包稳定爆轰距离,保证炸药药包形成稳定爆轰;
(3)反射罩弧形开口弦长不小于导爆索直径,便于包扣导爆索,约束起爆能量;
(4)反射罩为预制通用件,成本低廉,与提高炸药利用率、轮廓面成型爆破质量的效益相比,投入产出比可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反射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破过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反射罩1,连接板2,半球体密封部3,封堵层4,竹排5,炸药包6,爆破孔7,导爆索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中,一种用于增强爆破起爆能量的装置,包括反射罩1,反射罩1为半圆弧形板,反射罩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板2,反射罩1两端还设有半球体密封部3,两个半球体密封部3的凸面朝向方向相同;
两个反射罩1通过连接板2连接,并形成完整的中空柱状结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半球体密封部3的弦长≥6mm,弦高≤3mm,所述的反射罩1的弦高≥30mm。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组成反射罩1的两个半圆弧形板之间通过电工胶布捆绑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反射罩1采用金属、硬塑料或陶瓷中至少一种材料制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采用下述增强爆破起爆能量的装置起爆方法进行爆破作业,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在竹排上绑扎炸药包6;
2)设置导爆索8,将一条导爆索8沿着竹排方向贴紧在炸药包6上;
3)在已绑扎好的炸药包上等间距分段设置反射罩1,相邻反射罩1之间的间距<30mm;
4)将竹排下放至爆破孔7中,并将爆破孔7上端利用封堵层4进行封堵;
5)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多个爆破孔7的炸药装填作业;
6)将多条预留在爆破孔7外的导爆索8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爆破网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采用反射罩1的弦长6mm,弦高3mm,反射罩1的高30mm的结构。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采用反射罩1的弦长6.2mm,弦高2.5mm,反射罩1的高40mm的结构。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采用反射罩1的弦长6.5mm,弦高2.8mm,反射罩1的高4 2mm的结构。
其中,实施例3、4、5中,反射罩材料可采用金属、硬塑料、陶瓷的一种,只需具备一定强度即可,一般不低于8号雷管壳体抗拉强度;反射罩提前预制,由于我国导爆索的直径已实现标准化,一般约为5~6mm,反射罩通用于各厂家生产的导爆索。
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利用封闭空间爆轰波反射叠加效应,将导爆索、炸药药包约束在一个最低限度的封闭空间,将导爆索有限的爆轰能量反射叠加,增强导爆索作用于炸药药包的能量,从而维持稳定爆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