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爆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质路堑的爆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路基石质边坡开挖,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是采用光面爆破的施工方法,但当石质边坡距离居民区较近时(<55m),使用光面爆破产生的飞石及强烈振动对周边的居民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光面爆破对于整体性差、节理裂隙发育、层理多、走向与设计边坡走向不一致的岩体,其平整度及超欠挖较难控制,会导致施工后边坡稳定性差,甚至需要二次刷坡,严重影响边坡质量及经济投入。因此实现距离民宅较近、岩体破碎的石质边坡爆破精细化施工,是提高路基石质边坡开挖安全、优质、经济性能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供一种石质路堑的爆破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质路堑的爆破施工方法,包括:
测量放样步骤:对爆破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测量,根据设计在坡面上测出炮眼钻孔位置;
炮眼布置步骤:在距离民房150m以上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炮眼间距与排距为3m,每个炮眼孔深度为9.5m;在距民房150m以内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炮眼间距与排距为2.2m,每个炮眼孔深度为6.5m;并对以上炮眼进行编号,将其深度、倾角用木桩在孔位上标明;
炮孔装药及堵塞炮孔步骤:装药前先检查好炸药、数码雷管及编码器能否正常使用,采用直径70mm、长度40cm的岩石乳化炸药;在距民房150m以上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炮眼单孔炸药量为20-24kg;在距民房150m以内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炮眼单孔炸药量为12-16kg。
在本发明中,所述炮眼采用梅花状布置。
进一步的,在距离民房150m以上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采用深孔台阶爆破,在距民房150m以内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采用深孔松动爆破。
进一步的,当采用深孔松动爆破时,先在炮孔内放置爆破筒,然后再在爆破筒筒内依次紧密排列设置若干岩石乳化炸药,将岩石乳化炸药设置成高度为2.8米,然后在岩石乳化炸药的最上方安放7段数码电子雷管,最后用钻孔时收集的石粉堵塞爆破筒,压实密封爆破筒,其中石粉填充的高度为3.7米。
进一步,当采用深孔台阶爆破时,先在炮孔内放置爆破筒,然后再在爆破筒筒内依次紧密排列设置若干岩石乳化炸药,将岩石乳化炸药设置成高度为4米,然后在岩石乳化炸药的最上方安放7段数码电子雷管,最后用钻孔时收集的石粉堵塞爆破筒,压实密封爆破筒,其中石粉填充的高度为5.5米。
本发明中,在设置炮眼孔时,根据抵抗线变化大小调整炮眼孔,分为微调、大调和补孔,微调是将个别孔前后移动,或将个别孔左右移动,大调是将相邻两孔相对移近使两孔距离缩减,补孔是对不符合间距和排距要求的孔进行补孔。
进一步的,使用7段数码电子雷管,需要在炮眼孔内延时50毫秒起爆,所有炮眼孔形成的爆破网络采用并联起爆网络,7段数码电子雷管使用起爆器控制起爆。
进一步的,将在爆破筒内的岩石乳化炸药分为n段起爆段,n>1,在各起爆段中点分别设置起爆点,所述的起爆段长度不小于两倍损伤半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有效地减弱主爆区爆破时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并形成平整的轮廓面,避免了后期补炮加大工程投入及超挖过大带来的边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2)、可以有效控制岩石飞行轨迹,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爆破效率,加快施工进度的完成。适用于石质坚硬、整体性好的岩体,也适用于节理裂隙、溶岩发育的岩体;本发明适用于石质坚硬、整体性好的岩体,也适用于节理裂隙、溶岩发育的岩体。
(3)本发明可提高邻近建筑特质点安全允许振动速度,降低爆破振动控制难度,减少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石质路堑的爆破施工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深孔台阶爆破炮孔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深孔松动炮孔炮孔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石质路堑的爆破施工方法,针对距离民房不同距离的石方路段,为控制爆破振动及避免飞石,在距离民房150米以上的路段,采取自上而下深孔台阶爆破,孔深在9.5米;当爆破点距离民房小于150米的路段,采取深孔松动爆破,孔深在6.5米内。
使用松动爆破、深孔爆破能有效地减弱主爆区爆破时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并形成平整的轮廓面,避免了后期补炮加大工程投入及超挖过大带来的边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在施工前先测量放样:对爆破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测量,根据设计在坡面上测出炮眼钻孔位置,并对各参数进行了解、记录,此外,当路堑为砂黄土时,对其颗粒级配、密实程度及稳定角等数据进行了解、记录。
采用钻机对位前对作业平台进行基底清理,保证钻杆能充分作用在岩层面上。钻孔前,采用yct5型一体式露天潜孔钻车移动到作业位置后,调试机器采用垂直打钻的方式进行钻孔。
钻机采用yct5型一体式露天潜孔钻车,钻杆直径为90mm,现场技术人员每班均对施工人员进行炮眼布置,钻眼深度、角度等安全技术交底后再开始钻眼作业。钻孔结束后利用钻杆上下移动将孔内石屑尽可能清理出孔。
钻孔的要求是:在距离民房150m以上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炮眼间距与排距为3m,每个炮眼孔深度为9.5m;在距民房150m以内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炮眼间距与排距为2.2m,每个炮眼孔深度为6.5m;并对以上炮眼进行编号,将其深度、倾角用木桩在孔位上标明。
钻机采用yct5型一体式露天潜孔钻车,钻杆直径为90mm,现场技术人员每班均对施工人员进行炮眼布置,钻眼深度、角度等安全技术交底后再开始钻眼作业。钻孔结束后利用钻杆上下移动将孔内石屑尽可能清理出孔。
另外在钻孔过程中利用钻机自带的抽风机将钻出来的石粉用袋子进行回收,可用于后期装药堵孔,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扬尘过大,利于文明施工。
接下来进行炮孔装药及堵塞炮孔:
装药前先检查好炸药、数码雷管及编码器能否正常使用,采用直径70mm、长度40cm的岩石乳化炸药;装药由爆破公司及现场施工人员协同进行,装药过程中使用木质或竹制炮棍进行送药,装药完成后利用钻眼时收集的石粉进行堵塞,保证爆破空间的紧闭性,装药前先检查好炸药、数码雷管及编码器能否正常使用,采用直径70mm、长度40cm的岩石乳化炸药;在距民房150m以上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炮眼单孔炸药量为20-24kg;在距民房150m以内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炮眼单孔炸药量为12-16kg。
在距离民房150m以上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采用深孔台阶爆破,在距民房150m以内的爆破施工区域作业,采用深孔松动爆破。
当采用深孔松动爆破时,先在炮孔内放置爆破筒,然后再在爆破筒筒内依次紧密排列设置若干岩石乳化炸药,将岩石乳化炸药设置成高度为2.8米,然后在岩石乳化炸药的最上方安放7段数码电子雷管,最后用钻孔时收集的石粉堵塞爆破筒,压实密封爆破筒,其中石粉填充的高度为3.7米。
当采用深孔台阶爆破时,先在炮孔内放置爆破筒,然后再在爆破筒筒内依次紧密排列设置若干岩石乳化炸药,将岩石乳化炸药设置成高度为4米,然后在岩石乳化炸药的最上方安放7段数码电子雷管,最后用钻孔时收集的石粉堵塞爆破筒,压实密封爆破筒,其中石粉填充的高度为5.5米。
使用7段数码电子雷管,需要在炮眼孔内延时50毫秒起爆,所有炮眼孔形成的爆破网络采用并联起爆网络,7段数码电子雷管使用起爆器控制起爆;爆破网路联网作业,由爆破公司派专门爆破作业人员按爆破设计提供的网路图进行联网;联网完毕,要严格认真检查各爆破回路编码是否正确,以防漏联、错联,影响准确起爆。
在炮眼孔准备完毕后,开始在起爆站设在安全警戒线外的安全地点,从炸药进场开始,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进行警戒看护。爆破前20分钟危险区范围内的人员、设备全部撤离,不能撤离的设备要进行近体防护,在通往爆区的各个道口设置警戒岗,各派2名人员。居民区有专门警戒人员每家每户检查群众是否撤离到安全地区。
起爆工作方面,由有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两人实施,1人操作,1人监督。起爆前仔细检查起爆器,防止起爆失败。爆破信号按预警信号、起爆信号、解除警戒信号三阶段进行。整个爆破过程采取视频方式记录存档。
爆后检查处理:爆破完成后通过查看数码雷管电子起爆器确认是否有盲炮;观察爆破爆堆是否稳定,有无危坡、危石、危墙、危房及未炸倒建(构)筑物。爆破后,先利用炮机解小,再采用挖掘机挖装和自卸汽车运输石方。挖运完后,测量定出基床面标高,用施工机械整平,局部突出部位采用炮机或爆破处理。边坡采用炮机进行修整。
为了布孔均匀,利于实现爆破能量利用的最大化,提高爆破效果,在设置炮眼孔时,根据抵抗线变化大小调整炮眼孔,分为微调、大调和补孔,微调是将个别孔前后移动,或将个别孔左右移动,大调是将相邻两孔相对移近使两孔距离缩减,补孔是对不符合间距和排距要求的孔进行补孔;
起爆点位置和数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提高爆破振动频率的效果、经济及施工等因素,合理控制各起爆段长度,将在爆破筒内的岩石乳化炸药分为n段起爆段,n>1,在各起爆段中点分别设置起爆点,所述的起爆段长度不小于两倍损伤半径。起爆点设置在装药段各起爆段中点,为达到同一炮孔内各起爆点的同时起爆,各起爆点应采用7段数码电子雷管。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或外科医师来说,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