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数据智能系统监控剧毒化学品现场使用
2017年12月28日,扬州邗江区一家企业内。
一男一女两名员工走到一扇门前,门后的库房储存着剧毒化学品氰化钾。两人先后通过指纹验证,将库房门打开,进入库房后取出一定量的氰化钾。随后,关好库房,将氰化钾送入车间使用。
整个过程被扬州警方的大数据智能系统捕捉进入监控画面。这个大数据智能系统除了能对危险物品进行视频监控,还有入侵报警、指纹门禁、电子巡查等功能加持。如若出现异常,会自动把预警指令发给企业和公安机关,要求企业快速整改。
据悉,自江苏全省开展危险物品“冬季攻势”治安管控以来,该市纳入大数据智能系统的危险物品企业超过457家,各企业安全监管、预警处置数据在系统里一键呈现,“既可让公安机关做到随时随地远距离检查,实时看见危险物品的储存情况,又方便了企业接受监管”。
用大数据智能监管危险物品的做法,正在江苏全省推开。截至目前,全省已采集危险物品流向信息7亿余条。在此基础上,“冬季攻势”以来,集中检查相关企业3900多家,整改安全隐患1300多处。
二、2.0版的危险物品大数据智能监控
近年来,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相伴而生的是网络贩卖危险物品人数剧增,涉及危险物品的违法犯罪也正向高智能、隐蔽化发展,在此背景下,危险物品源头监管压力与日俱增。
为此,扬州市公安局于2015年联合相关科技公司,开发了互联网监管系统,整个系统将危险物品单位分类管理,分别有枪支、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剧毒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等类型。
扬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险物品管理大队教导员高峰介绍称,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公安机关对危险物品单位立体化治安防范,将网上网下联动、信息线索预警、网上巡查与现场检查进行结合。
高峰说,该系统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检查,实时看见危险物品储存情况,实现“可视化”预警,督促企业自查自改。
高峰说,对危险物品的监管,目的是确保不出事,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就必须掌握海量的数据,这样监管才有抓手。所以,2017年,扬州警方开发的互联网系统升级成2.0版本,蜕变为真正的大数据智能系统。
登录大数据智能系统,就可对危险物品管理员有无资质、检查民警何时检查、出现过什么风险隐患一目了然。系统为各项数据设置了安全数据和临界值,如果视频监控长期未更新,有不明人员闯入,物品流向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把指令同步传给企业和公安机关,整改处理完毕后相关记录存入“风险数据库”。
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一个例证。
坐落在扬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江苏璨扬光电公司,是一家生产LED芯片的企业,相关工艺需要使用剧毒化学品氯气。该公司环境安全部经理薛群说,以前办审批手续要跑派出所和县市两级公安机关,前后需一周才能搞定,近期升级版的大数据智能系统上线后,其在办公室就可即时完成申报和审批,人员资质审核、物品入库出库登记全在网上操作,节省了很多时间。
三、大数据监管危化品与扫码管枪
无独有偶。这样的大数据平台,也已在泰州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派上用场。
据泰州警方介绍,该市医药园区目前有50余个国家近1000家企业登记落户,其中80余家剧毒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聚集于此,涉及医药、高分子、有机化学原料等多个化工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监管风险大、要求高、责任重。
基于这一情况,泰州市公安局医药城派出所会同企业共同研发了警企公用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园区内企业所有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品种、剂量、保质期等数据均收录其中,所有仓储危险化学品的保管、用途、出入等情况一目了然。当数据出现异动时,系统自动跳出提醒。
“我们将系统接入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和手机APP,民警可在第一时间对仓储中心各种货品、数据异动情况实时监控,快速作出反应。”泰州市医药城派出所所长夏义斌说,以前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做完检查的事,现在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
据悉,南京还利用大数据管理民用枪支,给登记在册的每支枪都贴上二维码。也就是说,领取枪支,必须扫二维码,扫过后,后台系统能看到是谁、什么时间领取了一把什么型号的枪支。用完枪收回时,同样要扫二维码。虽然不在现场盯着,可依然能全程监管这些枪支和子弹的去向。
这套系统,此前已应用到南京青奥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上。如今,这套系统已在体育系统推广应用。
在大数据的协助下,12月上中旬,江苏全省公安机关将危险物品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先后组织两次全省集中清查统一行动。期间,检查危险物品单位3908家次,整改安全隐患1373处。
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整治的同时,江苏公安机关还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化培训。比如南通开设了“治安大讲堂”,培训对象不局限于危管民警,还包括该市100多名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单位的管理员。
四、2017年查处违规寄递企业、网点3334家次
据专业人士分析,在危险物品监管中,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品、剧毒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是三大重点,也是难点。这些危险物品的流失,往往是违法犯罪的源头,现如今此类犯罪,常通过网络贩卖,借由快递运输。
比如,2017年9月,南通市如东县公安局在检查快递企业时,就发现了非法寄送枪支弹药的线索。随即,南通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集中攻坚。不久,便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现场缴获铅弹3万余发,制枪设备5套,枪支零部件8000余件。
南通警方调查发现,2016年10月以来,该犯罪团伙利用网络销售,通过多家快递公司向全国11个省、区、市的买家非法寄运枪支及零部件。
据南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曹蔚介绍,2017年以来,该市对涉爆、涉寄递渠道违法犯罪活动采取高压态势,查破一批涉爆涉危案件。期间,公安查处非法寄运案件74起,邮政管理部门受理寄递案件40起,安监部门处罚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200余家次。
为进一步提高对快递企业安全监管水平,江苏公安机关双管齐下,一方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去年配合邮政管理部门查处违规企业、网点1897家次;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手段,推动寄递企业落实实名收寄、开箱验视、过机安检等三项制度,已向安全条件不达标的寄递企业及网点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437份,行政处罚拒不整改的企业22家。
近期,扬州一快递企业被邮政管理局依照《反恐怖主义法》罚款10万元。被罚款的原因是该快递公司在2017年6月至12月,为扬州广陵人徐某海,向全国各地寄出457单易爆禁寄的铅酸蓄电池。
目前,江苏省公安机关正会同邮政管理部门依托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登记评定系统,推进建立寄递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联合进行惩戒,确保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文章来源:江苏警方)